2022年以來,國際局勢總體更趨緊張,俄烏沖突爆發并在對峙中呈現出長期化趨勢,由此引發的能源危機、糧食危機、市場動蕩等一系列更為深遠和持久的影響。與此同時,大國關系正出現歷史性變化。
01
美國“聯俄遏華”圖謀徹底落空
華東師范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主任馮紹雷表示,俄烏沖突終結了新世紀以來中美俄三邊關系中的周期性現象,美國“聯俄遏華”的圖謀徹底落空。
烏克蘭軍隊穿過烏克蘭東部巴赫穆特的街道。圖源guardian
同時,需要注意到的是,保持中立的國家數量始終可觀。在全球轉型的大背景之下,多元化、多極化將是未來的發展方向。
02
中亞在逆反中尋求妥協和獨立方案
上海社會科學院上合研究中心秘書、上海俄羅斯中亞學會理事李立凡表示,2022年中亞地區受疫情和俄烏沖突的雙制約,整體上影響了中亞資源出口型的經濟發展,但中亞國家通過一系列的刺激政策,大膽堅持開放,加強與南部周邊及東北亞的經濟合作,特別是借力中國的進口博覽會和中歐班列,擴大貿易規模,選擇在逆境中掙扎式經濟提升模式。在政治上,中亞國家選擇獨立自主的區域融合主義,強化中亞地區的獨特屬性,以中亞國家元首峰會為軸心,突出區域整合,完善區域一體化。
“義新歐”中歐班列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中亞國家原則上采取全方位多級外交政策。在對外關系上,以C5+N(中、美、歐、俄、印、日)為核心,以合作為基準,淡化原蘇聯的對俄依附模式,在獨聯體、集安組織、上合組織和亞信平臺中彰顯中亞地區的地緣作用和彈性平臺,正在顛覆之前“攀龍附鳳”的搖擺形象。
03
充分重視土耳其的地緣政治作用
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郭長剛表示,俄烏沖突爆發后,土耳其的外交政策令世人關注,尤其是土耳其與北約之間的關系,更值得認真研究。如果百年變局意味著傳統的美西方主導的世界秩序的變動的話,土耳其將是推動這一變局向縱深發展的重要地緣政治力量之一。
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。圖源dw
鑒于土耳其與北約之間的結構性矛盾以及未來關系的走向特征,我們應對土耳其的地緣政治作用給予充分重視,一方面推動中土關系進一步發展,另一方面也要探索消除彼此政治互信障礙,增進民心相通的新路徑。
可以說,2022年的世界進入了一個新的動蕩變革期。而在大國力量的對比改變之間,也有不少值得我們關注的轉型與變化。這些轉型與變化引領著2023年的國際格局發生怎樣的演化?對此,我們不僅僅是拭目以待,更要做好準備,共迎接挑戰。
來源:新民晚報